温智全的博客

Elvin wen's Blog

今天看到万维钢的一篇文章,讲到我们学习的三个区域:舒适区,学习区和恐慌区,在学习区我们可以达到心流状态,让我们的工作挑战和技能形成平衡,这也就需要我们要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增加“意外”,也就是学习新的内容,这个新内容比例经过研究表明是 15.87%,当学习的新知识是这个比例时可以让人获得最快的成长,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人工智能学习。

所以想要让我们的学习效率获得提升,最好是基于我们熟悉的内容,再增加 15% 左右的新内容,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获得更多学习能力的提升,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

今天看了一篇文章,提到一个受害者模式,是指在遭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,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,责怪他人或者环境,比如,责怪父母离异觉得自己很可怜,责怪配偶不关心自己觉得遇人不淑,工作不顺利责怪领导碾压自己等。受害者模式是一种弱者的模式,消极的模式,不积极反思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,而是怨天尤人,满怀委屈和不忿,觉得都是别人的错,与自己无关。

这种心态无法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,产生正向的能量。要获得成长,必须要走出这种心态,主动为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,积极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,并在一次一次的承担中锻炼自己的力量,佛说“莫向外求”,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非常大,只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,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有能力进行选择,有能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的,相信自己是十分强大的!

今天看 TED,里面提到了 5 个提升批判性思维的 tips,这里分享给大家

  1. 确定目的
    在我们进行某项行动之前,不能为了做而做,而是需要在行动之前确定此次行动需要达成的目标,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个步骤
  2. 收集信息
    明确目标之后,需要针对达成这个目标收集信息,包括且不限于咨询领域专家,参考成功经验等,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,为下一个步骤提供基础
  3. 应用信息
    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后,我们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,找出使用何种信息,进行何种方式的行动可以达成目标,对于一些可能的干扰信息,需要多问一句为什么,是否符合逻辑,能否帮助达成目标?
  4. 考虑潜在信息
    除了考虑已有信息直接给出的结论,还需要思考这些信息中是否还会隐藏一些潜在的信息,比如汽油降价,表面信息是可能会带来购车需求的增加,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可能会带来的污染等
  5. 发掘其他视角
    这一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,需要多角度看问题,最简单的方式其实是站在对立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,假想自己是辩论的双方,不断找对方思维的漏洞,从而找出不同的观点,比如我们一个技术方案的设计,设计完成后,多问自己一句,如果不这么实现,能否有其他的实现方式等

今天开了一场略显尴尬的会议,会议上我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,第一是会议之前和某一相关方没有达成一致,导致在会议上来回拉扯说不清楚,第二是会议之前准备不足,导致与会方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进行回答,导致拖慢了整个会议的节奏,也给与会方留下不太好的印象。所以,在参加重要的会议之前,我们应当准备以下内容:

  1. 与合作方先达成一致,就算有不一致的地方也先统一好在会上的表述,会后再私下讨论和解决不一致的地方,而不是在会上来回拉扯
  2. 在开会之前先定义好会议议程,整理好会议要讨论的内容和想要达成的目标,有导向性的开展会议会更加利于达成一致
  3. 开会之前需要事先准备一些与会方可能提出问题的解答,以免会上仓促回答导致内容缺失

同样,在开会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关注的方面

  1. 会议开始时,先跟与会方对齐会议议程,然后再展开会议
  2. 开会时,某一项议程达成一致后再进行下一项议程,当然,如果某项议程长时间无法达成一致,则需要先暂时搁置,先过完能够达成一致的议程
  3. 开会过程中需要记录双方讨论的内容和观点,以便之后复盘
  4. 会议结束前,再次确认达成的一致的观点和后续安排,保证双方理解没有偏差

最近编写产品设计文档时,发现了一些方法论,在这里分享出来。首先,要写一篇产品设计文档时,要明确产品设计的背景是什么,是由于什么问题无法解决才需要这个产品,这个产品针对的用户是哪些人,产品设计出来是要帮他们在什么场景下解决什么问题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供哪些核心能力,这些核心能力有哪些使用场景,产品要如何呈现才能更好的让用户使用,最后才是详细的架构和技术设计,总结下来一般框架为:

  1. 背景 - 现有能力 - 局限性
  2. 产品愿景
  3. 核心能力
  4. 使用场景
  5. 产品设计 - 产品呈现 - 方案设计
  6. 所需资源
  7. 效果评估

上次和育亮 one one 时,他提到要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层次,不要仅仅思考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,这样会不断的陷入细节当中,而应该提升关注问题的层次,抽象出来,理解业务的痛点,当理解并解决了业务的痛点之后,还应该举一反三,更深入的思考是否其他业务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痛点,如何更好地去解决这类共同的问题。再往上一层,还应该能够考虑到如何协调资源以落地方案。再往上,还应该考虑到业界是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,能否辅助我们解决问题,我们今后应该如何继续推进系统的演进等等问题,提升自己的 insight。

总结下来就是,不要仅仅关注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,要理解业务痛点举一反三,并能够考虑如何推动方案落地,还需要考虑方案的后续发展演进并持续推动。

以前在穿山甲的时候,有一句话其实说的很对:「成长是个人的事情」,正对应了那句老话「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」,我们的 mentor 或者 leader,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,可以给我们指出错误,帮助我们调整方向,但是他们是没有义务也没有办法像父母一样拖着拽着让我们进步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,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到其他人的状态。《刻意练习》里面提到过,练习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练习之后需要有即时反馈,让自己能够适时调整错误的姿态和动作,所以积极主动地向周围的人寻求反馈是很重要的,无论是平级还是 leader,都能够为我们提出相应的反馈,这些反馈对于我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。此外,我们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每一份工作当中,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,并主动进行思考,推陈出新。

  1. 健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,身体健康是一辈子的事
  • 健身是一项非常好的习惯,但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凸显成效,好习惯都是延迟满足的
  •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,无论你的价值有多少个零,都是需要身体健康这个 1 来支撑的,失去了身体健康,后面再多的零也是无意义的
  • 如何将健身保持下去?找一个或几个人一起去练是很好的方法,互相监督能够大大提升坚持下去的概率
  1. 不要因循守旧,还要善于学习新的内容
  • 有时候我们健身总是做一套固定的动作,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变得倦怠,提不起兴趣,所以我们要持续学习新的动作,不断刺激自己健身的兴趣,达到更好的效果
  •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也是这样,如果仅仅抱着已有的知识“吃老本”,早晚有一天会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,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,并应用到工作和学习当中,才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紧跟脚步,披荆斩棘,乘风破浪
  1. 健身不是一个人的事
  • 刚才说到身体健康是 1,并且这个 1 还不仅仅是自己的 1,还会影响到我们身边更多的 1,比如父母,配偶,子女等等,我们把身体变得更好,也会让他们更加的安心
  • 我们把身体变得更好之后,还能够反过来影响身边的人,主动教授他们相关知识,让他们也更加具有健身意识,刻意的去锻炼自己的身体,这样一家人的身体都会变得越来越好
  1. 健身要适量
  • 一定要量力而行,不要把自己练得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,这样反而得不偿失

曾国藩,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位伟人,组建湘军、平叛太平天国之乱、剿灭捻军、兴办洋务运动,为晚清朝廷立下了赫赫功勋,在我的眼中他一直就是一个有着丰功伟绩,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位人物。但是张宏杰先生的《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》经过严密的考证和整理,从曾国藩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讲起,将曾国藩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,将曾国藩这一位“圣人”的形象有血有肉的,立体而丰富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。

为什么曾国藩的事迹总是能够为人们所称道,因为他只是一个智商中等,集各种矛盾于一体的人,就像我们每一位普通人一样,没有超高的智商,没有强硬的后台,靠的是自己的努力,最终成为了一位伟人,这样的成长路径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可复制的可达到的。

但同时他的成功又不是那么容易复制和达到的,他的性格中有四个要点,让他能够逐步的向上走,缓慢的到达巅峰,这几点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到的。

他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“有恒”,琦玉老师(一拳超人)为什么那么强?贵在“有恒”,曾国藩更是这样,他的“有恒”体现在他的日课上,在日课上他记录了自己每一天的所作所为,包括各种糗事和不足,从而不断反思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,及时更正,然后坚持做得好的,这和《掌控习惯》所提出的“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”不谋而合,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更正自己的错误,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加优秀。我司的“始终创业”这一点中,“始终”二字便是“有恒”的一个最佳体现,能够一直以一家创业公司的心态要求自己,能自驱,能坚持,能有韧性的不断为之持续的努力,坚持稳步前进。

除了有恒之外他还立志高远,他三十岁之后立志成为“完人”,“内圣外王”,内,俯仰无愧于天地,光明澄澈,不苟且,不退缩;外,经邦治国,建功立业,充分实现自我价值,并一直以“圣人”的言行要求自己,这个难以达到的目标却是驱使他一直不断向前的最大动力,是他面对艰难困苦、诱惑而不停步的指路明灯。这和我们的 OKR 和“追求极致”是多么的契合!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该像曾国藩一样,以终为始,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作为我们的指路明灯,能够去追求长期价值而不是被当下所左右。此外当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考虑的更加全面,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刨根问底,每一次思考都能更加贴近本质,追求更高的标准和结果,以求达到“内圣外王”的境界。

还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,那就是他遇到挫折能够触底反弹,而不是被困难打倒,人生的五次大堑:科举被悬牌批评,画图甚陋被同事耻笑,批评皇帝遭反驳和挑战“大名大位”者被排挤,长沙“打脱牙和血吞”,江西之困“积泪涨江”,每一件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他在遭受挫折时,想到的不是抱怨,而是憋着一股气奋起向上,让他人刮目相看。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江西去为父丁忧的时候逼迫皇帝给实权失败,在家中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,让他彻彻底底的变换了自己对人对事的姿态,不再众人皆醉我独醒,而是选择去“和光同尘”,让自己逐渐有了可以做大事的条件。“务实敢为”中也提到了这一点,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,有担当不畏艰难,敢于失败,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,触底反弹,在不断快速试错迭代中修正我们的方向,最终达成更高的目标。

另外他交友广泛,对待朋友十分真诚,所以能够获得众多臂助,这就是“坦诚清晰”和“开放谦逊”呀,人前人后一致,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,犯错了勇于承认和改正,能够善意假设,信任对方,久而久之就能够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,更加快速的推动事情的进展。

曾国藩当时很多的做法都是为了顺应官场顺应时代的无奈之举,处于当今时代,我们能够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的最重要的几点:

  1. 我们要立志高远,这样我们才能够不在小诱惑和小目标前止步
  2. 为了达到高远的目标,我们需要不断坚持,“有恒”地去为达到目标不断努力
  3. 一个人要坚持下来是很难的,我们有时还需要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,让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看到并督促自己
  4. 要多交朋友,用“诚,敬,恕,浑”的方式来交朋友,待人以诚,尊敬他人,宽恕他人,不嫉妒和过于计较,拓宽自己的人脉,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。

书籍凝聚了各类高手关于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或者某些事件的理解,我们可以更加高效的从中获取知识,而不用通过日常生活中自己去慢慢踩坑总结,可以极大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。

我觉得书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:工具书,专业书,文化书,娱乐书,工具书用于提升我们的软实力,比如众所周知的《刻意练习》《金字塔原理》等,专业书用于提升我们专业硬实力,比如《深入理解 JVM 虚拟机》等,文化书用于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,文化常识,比如《牛津通识》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等,娱乐书就是用来让我们放松身心,但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书籍,比如各类网络小说。

我们应当尽量去阅读能够提升我们能力的书籍,而少去阅读小说这种能够提供即时满足感却无实际意义的书籍。此外,好的书值得多读几遍,并且一定要记录书籍的要点和自己当时读完之后的感想,这样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记忆,如果读完了就完事了,遗忘是迟早的事情,而记录和复习才能够加深我们的印象,让我们真正的把书读到脑子里。

把书读到脑子里之后还不算完,能够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平常的工作生活中,才算是“读书”真正的终极状态,实践出真知,书中的知识不一定能够直接照搬来解决问题,而利用书中学来的知识和现实相结合,解决真实遇到的问题,才发挥了这次读书的最大作用,才真正巩固了这次读书的效果。